macbook pro
Photo by Negative Space on Pexels.com

人物專訪|Grace —— 知名機票比價平台首席工程師Principal Engineer

TRINA’s TALK EP.27邀請到Grace來分享她在英國擔任首席工程師(Principal Engineer)的職場故事,在溫哥華念完大學的她,畢業後就加入軟體工程師行列,工作數年後決定追隨男友,換個環境到英國居住,被當地獵人頭顧問找到,後來就開啟她在全球知名機票比價搜尋引擎的職涯新篇章。

收聽這一集


Q: 當初怎麼會想來英國呢?

之前是住在加拿大溫哥華,從國中念到大學,大學主修Computer Science,畢業後從底層的軟體工程師做起,新創公司跟大型公司都有待過,來英國前在一間新創公司待了七年的時間。後來男友因故去英國工作,就決定申請打工度假籤,不到五個月的時間就搞定來英國的大小事。

Q: 工作的一天是什麼樣子?

一開始錄取的職位是Senior Engineer,後來升職成Principal Engineer首席工程師。公司有分部門跟團隊(tribes and squads),我負責的是Identity and E-commerce,也就是用戶帳號識別,負責後端的開發。我所處的團隊差不多有16個人,上班時間早十晚六,通常上午都在開會,下午就是專心時間。很常需要跟產品經理討論產品走向,和其他部門商討技術上的策略、然後參加Design Review等。每天固定會有Stand-up ,了解團隊今天在做什麼、另外還有保留時間給Mentoring,幫助Mentee,讓他們能夠達成自己的目標。

下午的專心時間我會用來規劃策略,或是想想團隊上有什麼能夠改進的部分,因為人員是會流動的,所以團隊文化很重要,譬如Psychological Safety,以及每個人是否有足夠的資源讓他們做該做的事情。最後剩下的零星時間才是用來寫程式。現在擔負的責任跟當Senior Manager時很不一樣,以前75%的時間都在寫程式,那現在差不多是5%,這其實都是個人選擇,因為公司內部有許多Principal Engineer就是做到Domain Expert,很專精一個領域,也很Hands-on會寫很多程式。我的話,可能是個性關係,加上團隊內部有蠻多Senior跟Junior,所以我把很多寫程式的部分交給他們,也讓他們在專案當End-to-end的負責人,我的角色就是去支持他們,然後花比較多時間顧覽大局還有跟其他部門溝通,。

Q: 這份工作最有挑戰性的地方是?

我覺得是公司大、團隊多,「資訊煙囪」(Knowledge Silo)就很明顯,每個團隊的資訊流通程度不一樣,我們要一直跟其他團隊不斷溝通,對我個人來說,要不斷地跟別人頻繁聯繫是一件很有挑戰的事,開始遠距工作後,就覺得好很多,可以躲在螢幕後。另一個是「冒險者症候群」(Imposter Syndrome)在一個公司或產業待越久,就越覺得自己好像什麼都不知道,會開始自我懷疑,不論你幾歲或有多資深,都會有不知道的事。

我認為多給Feedback能改善這個症狀,這也是為什麼我會做Mentoring,我的指導生(Mentee)有很多也有冒險者症候群,我都會常常鼓勵他們,希望能讓他們提升自信。同時也因為女性工程師偏少,尤其是高階職位,所以會幫指導生爭取升遷機會,打破玻璃天花板(Glass Ceiling),幫助她們找到自己的風格,破除一些社會對工程師的刻板印象,這讓我特別有成就感,因為她們的成功也會是我的成功。

Q: 在英國的工程師的升遷道路?

每個公司都不太一樣,我曾經聽過一個原理叫做「彼德原理」(Peter Principle),簡單來說就是每個有能力的員工,最後可能會升遷到他們能力無法勝任的位置。(好文閱讀:《彼德原理》揭秘:升遷生態快,未必是好事)這在工程師領域還蠻適用的,很多工程師從Junior做到Senior,再上去就要管理人,也就是Manager的職位,我覺得這樣的升遷道路並不是很好,因為每個人的能力不一樣,有的人喜歡鑽研技術上的問題,但不喜歡管理人,那如果這個職涯的階梯有一階是需要管理人的話,很多不喜歡或不擅於管理人的人才可能就會流失。因此很多公司,包括我現在的公司,針對工程師有雙軌的職涯階梯設計,到Senior的時候就可以開始分了,一個是Technical Lead管理職,有點像工程經理的概念,需要帶團隊完成專案,跟其他非工程師的團隊合作,處理的問題很多是非黑即白的;另一個是Domain Expert專業職,這一類人就很熱衷於透過技術來解決各類難題,不介意一個問題可能要花很久時間解決,所以想走那條路就是取決於個人吧!

Q: 給想在英國找工程師工作的人的建議?

可以事先透過Glassdoor或是跟公司內部的人打聽,試圖去找出公司的職涯階梯,然後在面試的時候去了解公司內部的分工狀態,看是否是你熟悉的,也要了解工程師在對方公司裡的地位如何,例如是否有話語權?不同規模的公司有不同的生態,有些人可能喜歡從小公司做起,因為有比較大的影響力,之後再跳到大公司;有些人可能就想直接去FAANG (Facebook, Amazon, Apple, Netflix, Google),那大公司的文化就很明確,兩者各有利弊,就看個人選擇。

面試那天會很緊張,技術性問題通常要白板答題或電腦答題,兩種一定都要事先練習,尤其電腦答題還要注意各國鍵盤的按鍵位置不同,可能會影響答題速度。有的面試會有考官盯著你打字,這種時候大家都會蠻緊張的,我是習慣先在腦中解題的人,想完後才開始答題,所以前面的十幾分鐘在考官眼裡我可能是在放空,這樣其實不太好,因為考官會需要知道你在幹嘛,你可能要練習邊答題邊陳述自己的思路,這對我來說是最有挑戰性的。所以我會建議大家先求有再求好,先不求用最好的解法,而是直接暴力解,再慢慢調整優化,考官不會要你最快速度解完,他們主要是想看你的邏輯思路。另一種面試題目是Design Problem,對方會丟給你一個Engineering Problem,看你怎麼去分析、把它變成Project Requirements,然後如何設計整個系統,網路上有蠻多資源的,你會需要對Infrastructure或Architecture有認識,重點是這類題目一定要多問對方問題,因為他們大多時候都是給一個蠻模糊的問題,你可能要釐清這個東西是給什麼樣的使用者?群眾有多少人?或是這個產品的目的是什麼?


訂閱TRINA’s TALK